学校首页 | 联系我们

支部党建

在线学习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-> 支部党建 -> 在线学习 -> 正文

“一带一路”专家谈:要在国家层面规划布局

作者:阅读次数:日期:2014-03-26

编者按:

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5日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,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、相互合作更加深入、发展空间更加广阔,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,共同建设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,以点带面,从线到片,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。

2013年10月,习近平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,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,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,共同建设21世纪“海上丝绸之路”。

2014年两会期间,李克强总理在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介绍今年重点工作时指出,将“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,推进孟中印缅、中巴经济走廊建设,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,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,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。”

对于 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和“海上丝绸之路”战略(简称“一带一路”),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大意义?我们可否做好准备?在建设过程中面临哪些困难?有何解决之策?人民网就此在两会期间采访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予以解读。

对话嘉宾:

全国政协委员、民进新疆主委、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牛汝极

全国政协委员、社科院学部委员、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

全国政协委员、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

全国政协委员、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布娲鹣·阿布拉
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(海南)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

全国人大代表、中科院院士、厦门大学教授焦念志
牛汝极:现代丝绸之路的五通还有很多条件要克服

现代丝绸之路的五通(政策沟通、道路联通、贸易畅通、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),我们正在准备之中,还有很多不利条件要去克服,比如政策沟通,建设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必须和俄罗斯达成共识;道路畅通,中亚地区的铁路比我们的要宽。

五通要开通,我认为政策沟通是保障,要协调;道路联通是条件,要满足;贸易畅通是目标,要互利;货币流通是途径,要跟进;民心相通是关键,要先行。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的动作可能会比21世纪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的要快一些,劲头足一些,工作做得可能要充分一些。“海上丝绸之路”协调起来难度很大,这和我们离海洋强国还有一段距离,海域周边环境复杂有一定关系。

现代丝绸之路和古代丝绸之路是有区别的,也有联系,可以归纳为以古连今,以道带商,以经促文,以文连心,以利安邻。

要用“丝绸之路精神”来拓展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和21世纪“海上丝绸之路”。丝绸之路精神就是开拓、互信、合作、创新、共赢。没有丝绸之路开拓开放的精神,就不可能走出我们目前的困境;没有互信,就没有互联互通;当今世界靠“单打独斗”是不行的,所以要有合作;创新的核心是思维方式的改变;共赢才能赢得共鸣。

无论是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,还是21世纪“海上丝绸之路”,实际上是贸易丝路、文化丝路、科技丝路、艺术丝路、旅游丝路、能源丝路、交通丝路、信息丝路、农林丝路、考古丝路等等。
张蕴岭:要和外界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共赢

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,一定要有新的布局,才能和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,和外部世界新关系相联系。一个新特征是主动战略。另一个特征是是共建共赢。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。

第一,建海上丝绸之路,需要妥善解决南海争端,加强和东盟的协商。

第二,合作走出去第一步,都是发展中国家,过去以能源关系为主,这是简单的经济关系,不可持续的。如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,产业转移,有个富邻居,才可以从中得到更大的好处。习总书记讲“亲诚惠容”,在经济带建设上,中俄取得共识,没有战略怀疑,要与俄罗斯区域合作接轨,能同向而行。

第三,安全问题,开通了和中亚的合作通道 ,促进了生产要素流动,包括人员流动,如何控制对极端势力的渗透,如何处理不好会带来很大问题。
娄源功:需要各国有识之士、人民的接受

古代丝绸之路一千多年了,总书记提出“一带一路”不到一年,我们正在开始准备,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,它也需要有各国的有识之士、人民的认识和接受的过程。

这个战略实施绝非一蹴而就,无论是规划上,理念上,都需要一个过程。我们面临的困难不在国内,在于“一带一路”的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认同和政府的支持。

我们一定是本着共建,共享、共赢的理念。要想长久,要想把困难解决好,应该与沿途国家有充分沟通,真正按照互利共赢,优势互补,形成思想认识上的共识,才能真正做好。

不要便宜都是我们占了,也要让人家得到实惠。实际上就是丝绸之路沿途国家有个分工的问题,只有把个问题解决了,未来发展才有希望。
布娲鹣·阿布拉:重点是产业准备人才准备

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沿线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,中国提出这个战略到底想干什么?合作能带来什么好处?目前不少国家害怕中国威胁论,中亚国家觉得我们是掠夺资源的,其实我们是平等互利,共赢发展。通过这样宣传,使这些国家认识到,这对每个国家都是有利的。沿线国家都要达成一种共识后,才能促成的事。

我们国内的在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,现在还只是准备阶段,要积极谋划,更多的准备是产业和人才的准备。国内还没做到从统筹国内方面来做些规划,有功能区的分工,有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。在顶层设计方面,统筹各方面,形成互补结构,形成合力走出去,同时还要体现各方的利益。

比如新疆,有地缘优势,但是经济又是比较落后的,急需来改善民生。国家如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顾,东部获益后,西部若只是一个通道作用,西部没得到任何好处就不会有太高积极性,最主要是让老百姓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。
焦念志:在国家层面上统筹规划、合理布局、避免重复

建设丝绸之路,对内要全国一盘棋,对外要取得邻国的共识。不少省市主要是在交通运输、经贸方面称自己的条件优越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,有很多重复,并不能形成最大的优势。

21世纪“海上丝绸之路”,首先是对外的,也是对国内的,其理念应该是和平、友好、协作、发展。

当前要做的是应该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一个领导机制,组织、协调涉及到“21世纪丝绸之路”方面的有关省市,领导、职能部门、科学家、社会各阶层都参与到研讨当中,通过充分认证,形成共识,然后在国家层面上进行统筹规划、合理布局、避免重复。

科技在丝绸之路中的作用不容忽视。21世纪“海上丝绸之路”不同于古丝绸之路,“21世纪”的内涵应该更加广泛、更加深刻、更加有科技含量。相对于南海周边国家,我国的科技含量或科技水平优势是比较明显的。如福建的优势商品瓷器、茶叶,的确可以做成一个品牌,但要达到21世纪“海上丝绸之路”新的制高点,这些产品还需要科技支撑、引导。

我国在海洋科技方面,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,让海洋科技充实21世纪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的内涵。
迟福林:打造10+1升级版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

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是对外开放新的战略,建议打造中国-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(以下简称10+1升级版),把打造10+1升级版作为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点,在10+1的良好基础上,利用我国与东盟携手共建21世纪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等合作新机遇,3年左右明显突破,5年左右形成10+1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。